不知不覺羊咩喺三個多月內經已學完動功,依家就進入靜功嘞。即係練任、督二脈。黎惠光老師話快既就一,兩個月通,慢就三個月甚至一年。唔知羊咩要幾耐呢?聽講仲有十二經絡要通喎…
其實真係好抽像,將氣由丹田,會陰,尾閭(長強穴別稱),命門,神道,大椎,玉枕,百會,一直上…
老師話所謂內氣運行,係指人體真氣在練功者體內的特殊運動形式。練功到一定程度,通過意守丹田和腹式呼吸,練功者會感到有一股熱氣團聚集於小腹部。隨著功夫的繼續深入,這股氣團便開始在體內運行。這團氣是種能量物質,它可以積蓄於丹田,運行於經絡。一般將這種內氣稱之為真氣,它的正常運行徑路,是循人體十二經脈以及奇經八脈的通道運行的。在氣功鍛煉中,一經產生了這種氣感,則多是按下列路線以意領氣,因勢利導地使氣運行,從而增強氣功鍛煉的效果。
(1)沿小周天循行。即自尾閭——夾脊——玉枕——頭頂百會——順面部、前胸而下至丹田。周而復始,循環運行。此徑路即人體任、督二脈的通道,所經穴位依次為:會陰,長強,腰俞、腰陽關、命門、懸樞、脊中、中樞、筋縮、至陽、靈臺、神道、身柱、陶道、大椎、啞門、風府,腦戶、強間、後頂、百會、前頂、囟會、上星、神庭、素髎、水溝、兌端、齦交;承漿、廉泉、天突、璇璣,華蓋、紫宮、玉堂、膻中、中庭、鳩尾、巨闕、上脘、中脘、建裡、下脘、水分、神闕、陰交、氣海、石門、關元、中極、曲骨、會陰。
(2)沿大周天循行:在小周天循行的基礎上,氣流同時在兩腿和上身循行,達至腳心湧泉穴及趾端,進而在兩腎循行,達到掌心勞宮穴及指端,接著打通衝脈(上身兩側),打通帶脈(沿腰圍一周),繼而注入祖竅穴(印堂),而使之微微跳動。這時已達到陰陽循環一大周天和打通奇經八脈的境界。
(3)沿大小周天循行:其循行路線,按身體各部分列下;上身——氣流起於會陰——尾閭——夾脊——玉枕——百會——祖竅— —分兩路從眼下(鵲橋)——兩顴——又分兩路,一入口內順舌頭達腹內到丹田;一路經重樓順前胸至丹田返會陰。兩腿一從會陰分兩支自兩腿外側陽而下達湧泉穴,再由兩腿內側面返回會陰。兩腎一當氣流順背正中而上時,在夾脊到玉枕之間分叉,從兩臂外側陽而下行到手,再從內側陰面上行到重樓。(鎖骨中部)和從頭頂下行之氣會合,下達丹田返會陰。腰部一由丹田起從左到右轉一周重返丹田。上身兩側一從左右鎖骨部分別經腋下直返會陰。
對內氣運行的掌握取決於練功時間的長短和功夫的深淺。掌握得好,可起到調氣血.通經絡、除病灶、去淤生新、增強生命活力的良好作用;掌握不得法,內氣會在經絡各處,特別是頭部亂竄,從而產生頭痛、暈眩,失眠、脹痛等不良反應,更甚者還可能出現動作與精神失控現象,即人們常說的“出偏”或“走火”。
中班是坐下練,所以就要<調息>(調心)<調身>三個方式。此功法(四平坐功)目的是調身,調整身體放鬆平行。
調心 : 每個人心裡雜念都更多,不需要理會,把它放下,只要聽自己呼吸聲音,每個方法都不同,氣在胸部就在胸呼吸,氣在丹田,就在腹適呼吸。
四平坐功,頭頂要平,頂即是指頭頂要平,頭部中心點叫<百會>兩邊肩膊要高低放鬆兩邊平行,大腿要平,心要平靜,叫四平坐功,
身體腰部向前,按入腰部都是鬆軟,大腿閃。內側要松,含胸露背,兩邊鎖骨要向下沉,這叫含胸露背,雙手放大腿上不結任何手印,五指自然放鬆,掌心朝天,這個手法就叫:五雲手。
為什麼要頂平,如果不平灣低頭,心口會頂住,下巴高頭頂不平,呼吸就在肚中,不舒服它會頂住,頭頂平,呼吸氣會上到喉籠,氣會好順,肩膊一邊高低,高腔部就感覺呼吸有困難,所以兩邊肩膊一定要放鬆,呼吸就自然坐位置要坐在櫈前三份-,身形坐下去要不曲不直,曲中求直,百會對肛門,形成直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