罹患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病人,其胰臟通常會產生一些胰島素,但他們的身體組織卻不能對胰島素的作用產生良好反應,所以無法正常代謝葡萄糖,此情況稱為胰島素抗性,胰島素抗性是構成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的重要因素。
有一個演化生物學的理論,指說亞洲人(尤其是華人)在幾千年的歷史中,我們祖先面臨最大的生存問題是饑荒,所以就適應出更有效吸收並利用熱量的體質。一個具有正常代謝的人,胰島素是在進食後由胰腺內的胰島β-細胞分泌的,它傳遞信號給體內的胰島素感應組織,使之通過吸收葡萄糖來降低血糖含量到一個正常值。在精緻食物充斥的現代社會,我們太容易滿足口腹之慾了,可是我們祖先賦予的優良體質還是讓我們很有效率吸收利用食物裡的熱量,這使得血糖上升速度往往太快,胰島素的釋放也跟著變快,於是脂肪細胞、肌肉細胞和肝細胞就得調節減少細胞表面的胰島素受器,以因應過強的胰島素訊號,導致細胞表面的胰島素受器愈來愈少,對胰島素島訊號越來越不敏感。結果細胞產生了胰島素抗性,血液中的高胰島素和高血糖就導致了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
第二型糖尿病最有效的控制方法就是健康的飲食加上適量的運動 ; 所有研究老化的科學家都知道一個公開的秘密,就是在實驗室中要讓實驗生物延緩老化或延長壽命,不管你的實驗生物是酵母菌、線蟲、果蠅還是老鼠,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減少食物中的熱量。食用全麥、糙米等完整的穀類食物,不僅熱量比精緻的穀類稍少,其中富含的纖維素還能有效減少和減緩熱量的吸收,更甭提全麥、糙米等完整的穀類食物還含有許多有益的維他命和礦物質。像精糖和紅糖,熱量差別不高,可是食用紅糖,血糖的上升速度就比食用精糖緩慢。由此可見,「別吃太多」對我們而言,「別吃太多精緻的食物」更為實際。
其實在這個充斥加工食品的社會,除了生鮮以後,要鑑定出什麼東西才是真正的「食物」,還不容易。原則是,不要吃你曾祖母認不出來的東西,還有不要吃那些包裝例出上有一堆你看不懂的化學藥品為成份的東西,通常那些你看不懂的化學藥品是作為食品美觀耐久的食品添加物,雖然食品科學家宣稱它們無害,不過那些食品添加物的動物實驗都是一個添加物一個添加物各別做的,沒有人知道在食品裡加了那些多添加物,經過一堆處理後會產生什麼樣奇怪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