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講究“四時養生”,因此夏季養生也有自己的“獨門秘方”。在夏季,與養生關係最密切的臟腑就是心,夏季宜養心。夏季天氣炎熱,出汗較多、體液及營養物質容易消耗,身體的消化及吸收功能亦較為減弱,因而夏日進補以涼補、清脾、袪暑化濕為原則,選擇較寒涼的食物來食用;中藥裡亦有山藥、白木耳、桑椹、玉竹、蓮子、黃耆、茯苓等都是屬於涼性的食材,也可常調理食用。
適當出汗可養心
夏季養心,應該適當出點汗。因為汗為心之液,出汗的過程其實就是身體裏的陽氣蒸騰陰液,讓陰液通過毛孔到達機體表面的一個過程。所以,適當出汗是身體陽氣順暢、津液充足的一個表現。因此,平時可以多做些有氧運動。
夏天多出一點汗很正常,尤其是運動後出汗。但是夏天很多人都長時間處于空調等“清涼”環境中,幾乎不出汗,對健康的危害較多。一方面,不出汗,心陽、心氣不順暢,身體陰陽失衡,各種問題將接踵而至;另一方面,夏季多雨,尤其是最近正處于汛期,氣候潮濕悶熱,人體濕氣較重,不出汗則無法將濕氣排出體外,也會埋下很多健康隱患。所以,在夏天,搖一搖蒲扇是最好的納涼方法。
出汗雖有利于養心,但並不意味著汗出得越多越好。出汗太多會傷心陰,耗心陽。因此,夏季養生不提倡大汗淋漓,運動不可過量,尤其是冠心病、高血壓等心腦血管病患者,以及年老體弱人群。適當運動有助陽氣順暢,最好選擇在清晨或傍晚天氣較涼爽時進行,場地宜選擇在河邊、公園等空氣新鮮的地方。同時,運動後不可以立刻洗冷水澡,會導致原本應散發出去的陽氣,鬱閉于體內,不利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