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夏應脾而變化(一)

《素問.藏氣法時論》:“脾主長夏。”

四季與五行
古人以五行配四季,缺一,所以想出長夏來彌補,於是春夏秋冬加上長夏就合乎五數。

夏之後有一個長夏,長夏是指從立秋到秋分的時段,這是中醫學的範疇,又被俗稱為“秋老虎”。正如著名明代大醫學家張景岳所說:“春應肝而養生,夏應心而養長,長夏應脾而變化,秋應肺而養收,冬應腎而養藏。”

“長夏應脾而變化”。濕為長夏主氣,人體的脾臟與之相應,古人指出“長夏防濕”。中醫認為濕為陰邪,好傷人陽氣,尤其是脾陽。由於脾臟喜燥而惡濕,一旦受損,則導致脾氣不能正常運化,而使氣機不暢。表現為消化吸收功能低下,臨床可見脘腹脹滿、食欲不振、口淡無味、胸悶想吐、大便稀溏,甚至水腫。

長夏時節由于天氣悶熱,陰雨連綿,空氣潮濕,衣物和食品都容易返潮,甚至發霉、長毛,人也會感到不適。若穿著返潮的衣物,容易感冒或誘發關節疼痛,吃了霉爛變質的食品,就會引起胃腸炎,甚至導致中毒,所以在長夏一定要重視防止濕邪的侵襲。

About Ellen羊, 阿羊, 羊咩, lamblamb, 大頭羊, Ellen Young

喜歡的人可以每天對他笑,討厭的人連看都懶得看一眼。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營養課題重溫, 學神羊咩 - 中醫、營養學. Bookmark the permalink.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