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所說的「肺」,除了生理學的肺的功能之外,還包含體外的防禦力、體內免疫力、水分代謝、呼吸道等等,例如皮膚、毛髮、鼻腔、咽喉、氣管等等;所以,在秋天有時覺得呼吸不順、口咽乾燥,或是易乾咳,都是「秋燥傷肺」的影響。
一般人都瞭解氣候乾燥會使皮膚、黏膜較乾,體內水分容易散失,但是,為什麼中醫說「秋燥傷肺」呢?這是有典故的,翻看農民歷,在每年農曆八月二十一至九月初六為「白露」,白露為秋季的典型氣候,為何稱為「白露」?是由天氣的特色而來的,因這個時節此時白晝氣候乾燥,就是常說的「秋燥」,而夜晚露水一天比一天重,在葉子上凝成「白露」,因此而名。
秋燥傷肺引起健康問題
《素問 ‧ 陰陽應象大論》提到:「燥勝則乾」,加上秋天之氣與人體的肺臟相通,肺臟是一個嬌嫩、容易受外邪侵害的臟器,燥邪影響肺臟,耗損人體津液 ( 身體水分的總稱 ) ,而出現口乾、唇乾、鼻乾、咽乾及大便乾結、皮膚乾裂等症狀;想要消除這些症狀,但是多喝水也不見得改善,當然「治其根,養其本」才是解決之道,所以秋季養肺確實有其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