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有一天假期,除了做一做家務,連隨執一執亂七八糟的小書檯。埋藏書裡面除了書本,還有一部被受冷落的金庸電子書。其實,羊也喜歡電子書,對愛看書的我,這確是一大發明,因為從此不用帶一堆厚重的書跑來跑去。
不過,看實體書又的確比較有感覺,而且個人喜歡翻動書的感覺。拿着書一頁一頁翻動紙張,其實讓讀書變得很有樂趣。直接看書,也較能融入書中內容,跟着體會書中的故事。更喜歡的是,看着書架上滿滿是書,很有滿足感。
對我,電子書只適合看那種看一遍就足夠的書。喜愛的書籍,值得ㄧ看再看,想看時直接就可拿來重溫。雖然資訊發達,電子書也有它的好處,但是,盯着螢幕盯久了,眼睛還是會累的! 有沒有想過哪一天沒有電的時候,或是故障了,想看時沒有,那會有多可怕呀!
看看千年前的史路比漫畫合訂本,書還未揭,一種熟悉的舊書香已經撲面而來!
再看看衛斯理系列小說,只見紙質早已發黃磨蝕,卻襯托着台灣插畫家徐秀美封面上那幅黑白插畫,更加真摯可貴。美學價值,從設計、裝幀,到排序,均反映每本書各有不同個性,以及作者、出版人對美學的要求。
還看看,八十年代出版的《金庸作品集》,除了精緻、珍貴的封面,羊還可以摸摸王司馬先生的插圖頁,一種粗糙、有紋絡的感覺,自手尖傳達到心底。像聞一多先生的詩: “輕輕摸著他們,像醫生按着病人的脈,你許可以試出他們緊張地跳著,同你心跳底節奏一般。” 令羊不禁回想小時候暑假,廢寢忘食,無天無日的躲在被窩裡追看小說的日子。
這些…都不是電子書可以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