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睇? 唔好睇? (三)

蘋果副刊:

編劇接受訪問時曾經說,人吃人其實是一個象徵意義的東西,象徵著人類的夢想,而鼓佬、黑仔與Ronnie則代表了三種對夢想的態度──:陳豪是吃掉理想的麻木者、林保怡是犯罪後,用一生來救贖的贖罪者、黃德斌是忘記犯過錯,如常生活的遺忘者,至於三個男人都喜歡的佘詩曼,則是一名理想主義者,她繼續堅持擁抱夢想,三個男人都仰慕她。家明除了是角色,也是寓意,他是每個人的理想。當人吃掉理想,各人會各有一套生存態度。葉梓恩就是一直沒有放棄理想的人,所以她開始時並不快樂,可以想像,一個三十多歲的人,還執意於十多歲時的理想,一定不會快樂的;葉梓恩因為有堅持,所以台長不喜歡她,雖然她節目叫好,但她不快樂。但同時,她在一班放棄了理想的朋友面前,大家都是無地自容的,當然也因為這三人吃了他的男朋友。

一件血案,引發三種不同的做人態度,──配合起劇情發展來看,編劇對於人物個性的掌握非常精准,每一個轉圜都完全符合這樣的人物設置。夢想曾經被徹底放棄,因此對待夢想的時候,有人排斥,有人陌生,有人忏悔﹔放棄的那一刻他們曾經放棄的人性,其實也在歲月變遷中影響著做人做事的方式,這讓每個人的悲劇都變得有跡可循。作為有一些人生閱歷的人,或許更能明白黃貫中在片尾曲中所謂“舊日所相信價值不必接受時代的糟蹋”的意指。而與男人們劍拔弩張的陰暗角力完全相反,《天與地》中的女性,卻代表了沒有面對過人性殘酷一面的普通人,普通的世故,普通的私心,底色卻還是天真的。


《信報》熒幕焦點:
頭上一片天,腳下一片地;理想有多大,天地間就多大。無綫劇集《天與地》翻起巨浪,雖然收視下滑反映觀衆不接受改變。然而,監製戚其義、編審周旭明仍堅持拍自己的戲,正所謂「總需要,相信自己,汗血水,繪出天與地;儘管錯,讓我錯到死,別再講,大道理。」…《天》片無論構思或播映都拖拉多年,但幾年前的劇本居然還在今天激起浪花,可見社會和觀衆根本沒進步。…「這次居然發現有觀衆說看不懂,如果看得懂卻不喜歡,我們絕對尊重,說看不懂卻很好笑。我們拍的是通俗劇,演員也是當紅,拍攝過程也不隨便,不是矇查查的亂拍一通。」…如果把《天》片看成一場電視革命,那這場革命無疑是失敗的;敗因不在於該劇上下不夠努力,而是觀衆覺得根本無命可革。…

周認為整套劇的靈魂在佘詩曼:「阿佘印象好深,三個男主角一開頭已經蓄勢待發,有很多發揮的機會,但她從開頭的低調,到她站起來,都處理得很內斂。從戲劇角度,她內斂的演出凝聚了整套戲的氣氛,作用很大。其實她從《金枝慾孽》已經有類似的演出,同樣起關鍵作用。」

戚最喜歡的角色是陳豪:「這個角色是反派,但他外型討好,不像大傻那樣惡形惡相,讓觀衆願意慢慢去了解他人性陰暗的一面。」寫劇本的周旭明更點出邵美琪的作用,她飾演年紀不輕卻充滿童真的人,「如果她的角色突出不來,陳豪也將變得失色。可惜觀衆早把她定性為做女強人、PTU,一些粗枝大葉的觀衆,更取笑Maggie是在扮後生,請稍稍留心,就可以看到精采的演出。」….

About Ellen羊, 阿羊, 羊咩, lamblamb, 大頭羊, Ellen Young

喜歡的人可以每天對他笑,討厭的人連看都懶得看一眼。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羊有咩感, 幾則消息 and tagged , . Bookmark the permalink.

Leave a Reply